
<div style='font-size: 22px!important;line-height: 34px!important;text-align: justify!important;color: #000!important'>金昌市总
把“小三级”工会打造成服务职工的坚实“最前哨”</div><div style='font-size: 14px!important;line-height: 22px!important;text-align: left!important;color: #777!important;margin-top: 20px;'>甘肃工人报  2024-05-08</div><div><img id='paperImg' style='max-width: 100%;height: auto' src='//img.founderfx.cn/epaper/202410/24/16cb9757ac3847e192a694c0fbd16ad3/1.jpg' alt='' class='page-img'/></div><p> 本报讯 近年来,金昌市总工会以“县级工会加强年”暨强县级工会专项工作为契机,坚持资源向基层倾斜,力量向一线下沉,创新区域联建模式,健全网格管理机制,开展普惠服务活动,持续深化“小三级”工会建设,推动工会组织向基层末梢延伸、维权服务向职工身边贴近,为全市工会工作注入源源活力。</p><p> 区域联动“兜底建”。针对区域内非公企业零散、规模较小、灵活就业人员较多的实际,采取“重点建、行业建、兜底建”模式,坚持以乡镇(街道)工会为核心、以村(社区)工会为依托,以非公企业和新经济组织为支撑,按照区域分布、行业性质和职工人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集中统建。全市建立区域性、行业性联合工会18家,覆盖小微企业52家、个体工商户580家、民办学校16家;建立非公企业工会141家,新就业形态工会62家,职工入会率达98.3% 。“没想到我们个体户也有了属于自己的组织,工会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加入工会组织个体工商户们激动之情溢于言表。</p><p> 组织网络“全覆盖”。深化“党工共建”,金昌工会坚持组织同步设置、工作同步谋划、制度同步完善、阵地同步建设,加强开发区(工业园区)和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会组织建设。依托各类党群和便民服务中心资源优势,把爱心驿站、子女托管中心、职工书屋、母婴室等“工”字元素融入其中,弥补工会阵地建设场地限制短板。目前,金昌市18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工会并升级为总工会 ,建立村(社区)工会54家,市县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全部建立工会委员会。积极协调工会主席全部由同级党政副职兼任,配备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和集体协商指导员,做到组织机构健全、工作运行规范、活动开展经常。</p><p> 网格管理“无盲点”。把工会组织与社区网格化管理深度融合,建立工会与社区联建协调议事机制,辖区内楼宇、商圈等区域性、行业性工会,由所在社区网格员担任工会副主席;社区网格联合工会,由所在社区网格员担任工会主席、个体工商户代表担任工会副主席,并选派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到工会联合会兼(挂)职。职工想入会、会员有困难、邻里有纠纷,随时随地访到家、寻到户、见到人,就近就地协调解决,形成互相渗透、共促共管的良性互动。货车司机刘建刚患病住院后,社区网格工会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后进行了慰问救助,出院后他逢人便说加入工会组织的好处和感受到的温暖。</p><p> 普惠服务“创品牌”。2023年以来,金昌市总工会下拨专项资金200余万元,支持“小三级”工会建设。全市乡镇(街道)、社区工会全部建立“会、站、家”一体化综合服务中心,并依托职工服务阵地,对辖区农民工、困难职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近两年先后培训2000人次,提供就业岗位1700个。永昌县城关镇总工会在零工市场建成“零工驿站”2个,为打零工的农民工提供临时休憩场所;金川区北京路街道总工会在快递、外卖行业工会开展集体协商试点工作,有效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p><p> 目前,全市建成新就业形态和劳动者驿站67家、“职工书屋”185家、“母婴休息室”14个,遍及乡镇(街道)社区的工会阵地,为广大职工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了便捷暖心的服务,“小三级”工会已成为工会组织服务职工的“最前哨”。(王黎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