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style='font-size: 22px!important;line-height: 34px!important;text-align: justify!important;color: #000!important'>东莞日报2025年04月08日-文章</div><div style='font-size: 14px!important;line-height: 22px!important;text-align: left!important;color: #777!important;margin-top: 20px;'>东莞日报  2025-04-08</div><div><img id='paperImg' style='max-width: 100%;height: auto' src='//img.founderfx.cn/epaper/202504/08/c3c47618c0cd482d8f60299b1c45a482/3.jpg' alt='' class='page-img'/></div><p> (上接A01版)</p><p> 从中欧班列看开放“密码”</p><p> 3月21日上午,随着满载电子产品、机械配件、化工产品等货物的X8489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缓缓驶出,中欧班列(西安)2025年开行量超过1000列,较去年提前8天。</p><p> 千年前,络绎不绝的驼铃商队串起古丝绸之路盛景;如今,呼啸穿梭的中欧班列铺展合作共赢的时代图景。</p><p> 德国的汽车、波兰的苹果、荷兰的奶酪、哈萨克斯坦的面粉……越来越多的中欧班列沿线国家共享中国市场红利。</p><p> 荷兰物流企业新丝绸之路物流公司医疗保健运输销售主管杰夫·莫莱纳尔斯说,中欧班列能同时满足企业开拓欧洲和亚洲市场的需求,为荷兰医药企业带来发展新机遇。</p><p> 中欧班列让更多家电、新能源汽车等“中国制造”以更快速度、更优价格到达中亚、欧洲。</p><p> 陕西康佳智能家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钊介绍,中欧班列(西安)的运输时间只需15天左右,比海陆联运节省了近一个月时间。</p><p> 中欧班列彰显开放魅力。</p><p> 在国内,依托中欧班列,西安、成都、郑州等内陆城市成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p><p> “虽然不沿边,不靠海,但是在这里能看到全世界。”西安国际港站值班站长李沛说,目前,西安国际港站稳定开行国际干线18条、“+西欧”集结线路26条,国内20多个省份的货物在西安集散。</p><p> 在境外,中欧班列催生了许多新的物流、工业、商贸中心和产业园区。波兰马拉舍维奇口岸站,因中欧班列的开行,业务量成倍增长,极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p><p> 中欧班列目前累计开行超10.5万列(含回程)。在境内,93条时速120公里图定中欧班列运行线联通125个城市,在境外,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7个城市、亚洲11个国家超100个城市。</p><p> 跨越山海,追风赶月。中欧班列一路前行,不断跑出对外开放“加速度”。</p><p> 【链接·高质量发展,是开放成为必由之路的发展】</p><p>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负面清单“做减法”: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历经8次缩减,不断放宽准入,从最早190项缩减到现在的全国版29项和自贸试验区版27项;去年11月新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正式施行,制造业领域限制性措施“清零”。营商环境做“加法”:前不久,《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出台,明确扩大电信、医疗等领域开放试点,优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鼓励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p><p> 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在全球保护主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中国始终以开放姿态为全球经济注入稳定性。</p><p> 从花牛苹果看发展初心</p><p> 春耕时节,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花牛镇南山花牛苹果基地,果农忙着修剪枝条、施肥浇水,二十里铺村果农武正全信心满满,“管护好果树,争取多结果,盼着今年再获丰收。”</p><p> 红苹果映红了老乡的日子。武正全算起账,“置办防霜机,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苹果亩产7000斤,优质果率达90%以上,好果子卖上了好价钱。”武正全成立的苹果合作社,带动17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p><p> 麦积区土壤肥沃,昼夜温差大,种出的苹果色、味、形俱佳,如何把气候优势和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p><p> 靠技术种果树,农民挑上“金扁担”。武正全介绍,自家果园果树的高低和疏密都严格控制,为每棵果树留足生长空间。</p><p> 完善基础设施,为丰收增添底气。“过去,山上不通车、不通水,难种也难收。”二十里铺村村民董桂红说。前些年,麦积区整合项目资金1.7亿元,建成南山花牛苹果基地15万亩,配套建设产业路360公里、提灌工程6处。董桂红在基地当起了产业工人,一年能赚3万多元。</p><p> 多措并举,苹果产业茁壮成长。麦积区支持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不断优化苹果种植结构,实现苹果“早、中、晚”“红、黄、绿”合理搭配;开发苹果脆片、苹果花茶等精深加工产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真正做到靠品种取胜、靠品质争先、靠品牌出彩。</p><p> 苹果产业如何带动更多农民增收?麦积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地积极探索,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吸纳务工、入股分红、销售果品等多种方式,建立起紧密的联农带农机制,实现了农民稳定增收。去年麦积区销售花牛苹果64万吨、实现产值25.6亿元,“天水花牛苹果”品牌价值达62.77亿元。</p><p> 【链接·高质量发展,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p><p> 共享理念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升,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19元,比上年增长6.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34,比上年缩小0.05。社会保障网织密织牢,2024年末全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7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3亿人;全国共有625万人、3362万人、439万人分别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p><p> 路子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在习近平经济思想科学指引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迈出新步伐。</p><p> 《人民日报》4月7日刊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