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查看本期全部内容
<div style='font-size: 22px!important;line-height: 34px!important;text-align: justify!important;color: #000!important'>长宁县梅白镇 粮经复合产业旺 农旅融合促振兴</div><div style='font-size: 14px!important;line-height: 22px!important;text-align: left!important;color: #777!important;margin-top: 20px;'>宜宾日报&nbsp&nbsp2025-05-24</div><div><img id='paperImg' style='max-width: 100%;height: auto' src='//img.founderfx.cn/epaper/202505/26/10d6839c1dc4401ab0aa01011eb26a78/2.jpg' alt='' class='page-img'/></div><p> 本报讯(张宝林 宜宾融媒记者 罗友莉 刘瑶)“今年我种了800多亩小麦,今天收割的是最后一批。收割完后,马上就要翻耕插秧种水稻。”5月20日,在长宁县梅白镇联合村,种粮大户胡良银驾驶着收割机来回穿梭。收割、脱粒、除杂后,他将小麦转运到梅白粮油现代农业园区(以下简称“粮油园区”)的粮食烘干中心进行晾晒和烘干。</p><p> 胡良银口中的粮油园区是以“种养循环、粮经复合、多方合作、良法良种”为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区。粮油园区核心区面积5000余亩,辐射带动1.2万亩,已初步形成万亩高粱产业引领、千亩粮油产业示范、百亩果蔬中药材产业特色的梯度体系。目前,粮油园区已建成高粱育秧中心、粮食烘干中心、绿色防控中心、秸秆加工中心等配套设施。</p><p> “粮油园区配套完善,为种植户解决了后顾之忧。比如小麦从种植到收割、烘干,全程机械化作业,实现了产业的高效高产。”胡良银告诉记者,为了让田地得到充分利用,四季还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轮作、连作和套作,除了种植小麦、水稻、高粱等粮食作物外,还会种植蔬菜等经济作物。</p><p> 粮经复合种植,也给周边群众带来了增收机会。“上半年收小麦、油菜籽,种水稻和高粱;下半年又种芥菜、油菜……一年四季都有活干,能挣到钱。”梅白镇洪谟村村民胡仲容常年在胡良银田地里干活,每年可获得约2万元的劳务收入。除此之外,她还将自家4亩多土地流转给胡良银,获得的租金收益比原先自己耕种更为可观,实现了“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的双重增收。</p><p> 而在距离联合村10多分钟车程的梅白镇开岭蓝莓基地,梅白镇碧湖村村民龚登秀也忙着“挣钱”。“2020年我就开始在这里干活,锄草、浇水、采果子,一年下来能挣到上万元。”她笑着说,收入多,又离家近,心里很踏实。</p><p> 眼下正值蓝莓采摘旺季,一簇簇颗粒饱满的蓝莓挂满枝头。基地负责人梅开岭一边张罗着采摘工人采果、分级、包装,一边招呼游客进园采摘,忙得脚不沾地。</p><p> 梅开岭是梅白镇人,2020年,在外打拼多年的他偶然了解到蓝莓市场潜力大,毅然返乡创业。“流转了几百亩土地,目前发展了差不多200亩的蓝莓。”梅开岭介绍,基地涉及洪谟村和碧湖村,主要种植的是“蓝美1号”品种,该品种通过了国家级蓝莓林木良种认定,具有高产、易种、味甘、抗逆性强等特性,适宜在多种不同生态区域生长。</p><p> “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我当年就把果苗种下去了,第二年就陆续投产,现在年产值稳定在30万元至40万元。”梅开岭告诉记者,此前他从未种植过蓝莓,为做好这一产业,他一有空就“走出去”学习,成都、重庆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这些年,随着“采摘经济”的兴起,一到蓝莓采摘季,每周都有游客前来观光、采摘。“蓝莓要采摘到6月底,欢迎大家来品尝。”梅开岭笑着发出邀请。</p><p> 无论是粮经复合种植模式,还是蓝莓采摘经济,都展现了梅白镇探索现代农业发展路径的生动实践。</p><p> 梅白镇作为传统农业大镇,近年来,聚焦“洪谟故里、品味梅白”发展定位,在夯实产业基础、提升发展能级,找准短板弱项、着重延链补链,城乡融合发展、深度互动联结等方面用力,实现了农村资产和资源的优化配置。</p><p> 梅白镇党委书记刘燕介绍,下一步,梅白镇将聚焦农业规模化经营,补齐短板,培育经营主体,争创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同时,该镇也将持续盘活闲置资产,发布机遇清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新农人,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提升镇域经济发展水平;依托洪谟文化,打造农文旅融合示范区,深挖农耕文化,将传统村落、田园风光打造为文旅IP,进一步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p>
查看本期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