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style='font-size: 22px!important;line-height: 34px!important;text-align: justify!important;color: #000!important'>习作来源于生活</div><div style='font-size: 16px!important;line-height: 28px!important;text-align: justify;color: #777!important;margin-top: 20px;'>——让三年级学生乐于习作</div><div style='font-size: 14px!important;line-height: 22px!important;text-align: left!important;color: #777!important;margin-top: 20px;'>东莞时报  刘敏红  2025-06-26</div><div><img id='paperImg' style='max-width: 100%;height: auto' src='//img.founderfx.cn/epaper/202507/08/3e1073ffe67a447796bc90d0d34e52ba/4.jpg' alt='' class='page-img'/></div><p> 【内容摘要】 生活是一门大学问,一切知识来源于生活。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是关键期,作为教师,我感到要让他们喜欢作文,就应当在学生对生活感兴趣时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p><p> 【关键词】 重于阅读 善于观察 懂得关注 提升表达</p><p> </p><p> 小学三年级与一、二年级最大的区别就是要写作文了,对语文学科而言作文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多方面知识与能力的综合体现。但习作指导却是每个老师最头疼的内容,而三年级的习作入门,更是让人望而生畏,它不仅是低年级看图说话、写的延续,更是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准备,我们的老师需要不断地去探索,才能抓住三年级开始的习作。在作文教学中必须认真备课,为学生而备课,降低写作要求,帮助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培养写作兴趣,增强写作自信。</p><p> </p><p> 一、结合生活,重于阅读</p><p>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一种方法。阅读既要重视课上教师指导下的阅读,更要重视个人经常性的课外阅读。有些家庭重视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陪伴儿童阅读图画书的时间从幼儿阶段就开始了,通过阅读,儿童会迅速成长,很多知识都是从书中学来的,很多道理都是明白的。进入小学后,作为语文老师,我们会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乐于阅读的兴趣,如在班里进行阅读漂流、阅读分享会、阅读存折等等。引导阅读时,我们还要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如在阅读中遇到自己喜欢的妙语佳句、精彩片段等,要摘录下来。我们的学生都买了阅读卡,每周学生都会阅读课外书,阅读后会把阅读了的情况记录在卡上。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我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讲故事活动,使学生的阅读与口语交际能力相辅相成,并逐步养成广闻博记的习惯。见识广了,眼界开阔了,思维敏捷了,语言的组织和表述能力也逐步增强了,学生写作文时就会有写不完的话。这就是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p><p> 二、结合生活,善于观察</p><p> 伽利略说过,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和实验中得来。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写作成功的第一步。在学《风筝》这篇课文时,文中的小朋友在放风筝时非常快活,但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没有人去体验过放风筝的经历,他们无法真正体会到文中小朋友们在放风筝过程中的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的情境,现在的孩子缺乏生活的积累,影响到他们在写作时缺乏生活素材。于是我布置家长与孩子们周末一起到公园里放风筝,同时要细心地观察公园的秋景,亲子活动结束后,回家还有任务,要把观察到的景色和放风筝的情境画下来。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初步掌握描写一种景物的方法。到了正式写作时,再请学生拿出自己的画来交流,这时,我会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介绍自己的那幅画,让学生懂得观察要有一定的顺序。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逐步养成细致观察的好习惯。通过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学生就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写起作文就不会觉得难了。</p><p> 三、结合生活,懂得关注</p><p> 学生们在写作的选材过程中往往会忽略自己身边的一些小事,而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中的小事,如教学生写“父母或家人之间发生的事情”,如果直接让学生说父母的事情,恐怕一时说不上来,因为父母为儿女做的事实在太多了;如果我们通过视频、再现父母在儿女生病时、吃饭时、下雨没带伞时的场景,来提醒学生一下,他们情绪思路就可以迅速展开,就会自然联想起自己父母的点点滴滴的事,体会这些小事中蕴涵的浓情厚爱。</p><p> 老师还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笔关注身边的事。身边的事多,每天都会发生大大小小的事,这样就容易被忽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要求字数,每天写下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或写下比较重大的事,这样就培养了我们观察生活的习惯,也为我们的习作积累到了不少素材。</p><p> 四、结合生活,提升表达</p><p> 加强说的训练,能开发学生思维。现代社会的发展,更需要培养能说会道、口若悬河的人。从说到写,也是作文训练的一条重要规律。因此,语文教学,必须提供学生说的机会。在三年级的教材中,有不少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安排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最好不要把它们割裂开来的。通常,每个单元的习作教学中,我都采取让学生先交际、后习作的教学方式。如三年级下册其中一个“口语交际”中的话题是“说说我自己”,是与本次习作紧密相连的。在这一次口语交际的活动上,刚开始,学生们都显得羞涩,不敢大胆地向别人介绍自己,有的学生也不知道介绍自己的什么。这时,我率先进行了自我介绍的示范,通过从外貌、穿着、性格、爱好以及优缺点方面进行介绍,成功地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之中。很快的,学生们都变得有话可说,开始了同桌间的交流,还有的学生大胆上台进行自我介绍,我让其他的学生对其作出了评价和补充。活动中,我还创设了另一个交流形式:“让其他同学说说你的优缺点”,通过众人对自己的评价,更加了解自己最突出的特点。有了这次口语交际的听、说、评的活动的基础,让学生找到习作要写的素材,再加上老师的适度指导,学生对于完成这次习作就感觉容易多了。</p><p>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为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用心去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p><p> (作者:刘敏红 作者单位:东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