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查看本期全部内容
<div style='font-size: 22px!important;line-height: 34px!important;text-align: justify!important;color: #000!important'>数智化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策略研究</div><div style='font-size: 14px!important;line-height: 22px!important;text-align: left!important;color: #777!important;margin-top: 20px;'>通化日报&nbsp&nbsp2025-07-15</div><div><img id='paperImg' style='max-width: 100%;height: auto' src='//img.founderfx.cn/epaper/202507/15/85a3858b75aa44ac9b64b029acb61431/4.jpg' alt='' class='page-img'/></div><p>刘娜 董晶晶</p><p>数智化时代,人们与各种新型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距离越来越近,而大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群体,更是深受影响,除应用数智技术提升生活和学习质量外,还可能因网络空间信息良莠不齐、私人信息保护不到位等遭受不良影响。大学生要想既充分享受数智化时代利好又规避不良影响,提升网络素养至关重要。提升大学生网络素养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课题。本文深入探讨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策略,以期为高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支撑。</p><p>一、数智化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的重要性</p><p>(一)应对数智环境挑战</p><p>随着数智技术不断发展,网络世界运行规则被重构。例如,算法推荐机制提升信息获取针对性的同时也会出现“窄化”现象,易加剧形成认知偏差;深度伪造技术会为虚假信息传播提供“保护”,增加识别与判断难度,降低对网络信息的信任度;数据采集无感化会让信息泄露防不胜防,使个人信息安全面临更严峻考验;智能设备依赖易“惰化”思维,在不知不觉中降低思考能力。这些变化会带来诸多挑战,而培育大学生网络素养,可帮助其识别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陷阱”,并有能力建立科学的信息处理流程,进而有效抵御网络世界的不确定性风险,为个体在复杂数字环境中稳定生存与发展提供保障。</p><p>(二)促进个体全面发展</p><p>在数智化时代,提升人才竞争力不能只着眼于传统能力素养范畴,还要关注网络素养的培养,从而为其他能力素养提升提供助力。例如,在知识获取中,网络素养越高的大学生,越能高效完成信息检索、验证与整合,加快知识获取效率;在思维训练中,大学生对算法逻辑越了解,越能以批判性思维引入和应用,避免自身认知被技术裹挟;在社会参与中,大学生可在良好网络素养赋能下做到理性表达、协作共创,推动网络空间公共议题讨论良性发展;在职业发展中,大学生具备数据解读、人机协作等素养后,可支撑自身更好就业,顺利实现跨行业就业。</p><p>(三)支撑国家和社会需求</p><p>国家和社会良好发展需要高素质人才支撑,而在数智化时代,做好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工作可提供助力。首先,国家和社会呼唤安全,其中网络安全是重要目标。大学生群体具备更强数据安全意识与技术防护能力后,可为提升网络安全作出贡献,助力增强网络系统安全性,并依托信息甄别能力和媒介责任感有效抵制错误思潮渗透,维护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其次,科技创新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具备算法素养的大学生,可在突破核心技术中发挥重要作用。尤其是人工智能强势来袭后,大学生可依托其推动相关领域技术突破。</p><p>二、数智化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策略构建</p><p>(一)深化课程内容改革</p><p>高校要基于网络素养培育改革课程内容,让大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培养,如可将网络伦理等内容融入通识课程,引导学生树立网络世界价值观,正确对待网络世界的相关事物;将数据可视化、算法伦理等内容嵌入计算机、新闻传播等专业课程中,实现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同步提升;开发“人工智能与社会”“数字公民实践”等跨学科课程,促进多学科知识整合。为获得更好改革效果,高校还应建立动态课程更新机制,通过及时吸纳新兴技术伦理议题确保教学内容与技术发展同步演进。</p><p>(二)拓展实践育人平台</p><p>在网络素养培育中,实践锻炼必不可少。构建实践平台是重要举措,需要做到“虚实结合”。其中,“实”指构建实体平台,如高校联合网信部门建立网络安全实训基地、与媒体机构共建内容工坊等;“虚”指构建虚拟平台,如开发网络素养模拟训练系统、建设开源算法实验平台、搭建跨校辩论社区等。实体平台和虚拟平台紧密结合后,可为学生实践锻炼提供机会和渠道。此外,实践活动设计要保持持续和动态,基于实际情况不断推陈出新。</p><p>(三)提升师资队伍素养</p><p>教师作为网络素养培育的重要主体,其素养水平会直接影响培育水平。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可从多维度规划培养计划,如在知识更新中,设立专项研修项目,重点培训数据安全法规、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前沿内容,并建设教学案例共享库,让教师从中获取网络素养培育经验;在能力发展中,组织教师参与网信部门实战轮训,提升风险识别处置能力,同时开展跨校教学观摩,深入学习和掌握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互动教学方法;在机制保障中,在教师评价体系中增设网络育人成效指标,督促教师主动学习和接受培训。</p><p>数智技术不断演进,对大学生网络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论证了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在应对技术风险、促进个体发展、服务国家战略三层面的核心价值,并从课程教学、实践训练、师资建设等维度构建实施路径,为大学生网络素养深层培育提供了支持。数智化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工作会不断深化,需要高校建立网络素养培育长效机制,并将其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进而培养出既具备适应数智社会生存能力又能为清朗网络空间建设作出贡献的优秀人才。</p><p>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立项课题:网络舆情治理视域下大学生网络素养培育研究(JG24DB336)。</p><p>(作者单位:辽宁中医药大学)</p>
查看本期全部内容